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 无障碍浏览
  • 走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陕西榆林:民生实事票决制让群众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编者按:
     

    12月9日至10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12家中省媒体走进我市榆阳区、横山区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主题采访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亮点成果。今天起我们将陆续转载中省媒体相关报道,供学习交流。

    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如今已逐渐成为陕西各地基层人大工作的“标配”。

    在陕西榆林,从老旧小区改造到破损道路整治,从新建社区食堂到推进集中供暖,大量来自群众的呼声,最终成为政府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随着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榆林走深走实、落地见效,这种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为民服务新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点赞与好评。

    盐碱地变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民生实事办在了大家的心坎上

    “这里地势平坦,又靠近无定河,取水方便,但可惜是块盐碱地,这么多年没办法好好利用起来。”12月10日,在榆林市榆阳区上盐湾镇的一处农田旁,村民叶成玉回忆起过往,不免一阵惋惜。

    这片位于无定河沿岸川道的近5000亩土地,具备种植水稻的良好条件,多年来却因土地盐碱化难以利用。通过治理将盐碱地“变废为宝”,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群众共同的心愿。

    2023年,上盐湾镇通过垫土平整、开挖阴壕、新建灌溉渠、小块并大块等措施,大力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当年治理盐碱地1000余亩,并建成了“千亩稻田”示范基地,“沉睡”的盐碱地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看到了治理后的良好效果,不少群众纷纷提议加大盐碱地的治理范围。”上盐湾镇人大代表孙海东说,面对群众的呼声,经过广泛的走访调研,他向镇人大提交了“继续实施上盐湾镇境内无定河沿岸盐碱地治理项目”的建议,最终经镇人代会票决确定为上盐湾镇2024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2000余亩盐碱地治理工程持续推进,目前正在高效实施。

    盐碱地治理项目被列入上盐湾镇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后,叶成玉抓住这一机遇,承包了330余亩治理后的盐碱地,用于种植水稻,并实行了“稻蟹套养”。

    “年底下来,种植水稻和养蟹总共收入36万元,这比起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了很多。”曾经颗粒无收的盐碱地,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这是叶成玉曾经不敢想的事情。“这些民生实事真正办在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了!”

    让民生实事项目与民意、民需精准对接,上盐湾镇通过票决制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由过去“一人撑船”的“独角戏”转变成了“众人划桨”的“大合唱”,使之更加富有成效,让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成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

    供暖改造让群众暖身又暖心

    老百姓的事被放在了“心尖尖”上

    今年冬天,榆阳区牛家梁镇什拉滩村村民常世林最欣喜的事,莫过于家里终于接入了集体供暖。“每天回家特别暖和,心情也好了!”

    前几年,因移民搬迁,什拉滩村的村民住上了统一修建的“小洋楼”。“这些房子面积大,住着是挺舒服,但到了冬天,取暖费用成了一笔大开销。”常世林说,往年每到冬天,都是靠自家的壁挂炉取暖。“一冬天光天然气费用得七八千元,家里温度还不高,大家都挺发愁。”

    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需求的“关键小事”,就是民生的“头等大事”,什拉滩村取暖难题得到了镇人大代表刘小玲的重视。对于群众“减少取暖花费、提升供暖效果”的迫切需求,刘小玲和其他几位人大代表一起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多次与村委会、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后经牛家梁镇人代会票决通过,什拉滩村大暖改造项目被确定为2024年度牛家梁镇民生实事项目。

    什拉滩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平介绍,什拉滩村大暖改造项目于今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主要针对新农村、老年幸福院、幼儿园、村委会等区域进行集中供暖改造,目前该项目已竣工投用,切实解决了全村320户群众冬季取暖需求。

    “以前在家看电视得裹着被子,现在回家穿背心都不觉得冷,而且取暖费用是过去的一半,这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了。”常世林高兴地说。

    据介绍,2024年,牛家梁镇人大深入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共票决出民生项目5件,涉及运煤线升级改造、道路硬化、道路亮化、集中供暖、村集体产业发展等,目前已有4件顺利完成,运煤线升级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