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是新中国宪法70周年。
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宪法为根本法律遵循和活动准则,有效运行、完善发展,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高度重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作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新征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总结70年来宪法全面贯彻实施的重要成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发展的宝贵经验,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法紧密相连
二、我国宪法为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国家根本法依据
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草案)》。此次修改,进一步完善立法指导思想,明确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及相关制度举措,明确合宪性审查的程序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立法制度和立法体制。图为大会表决现场。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规则得到全面实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到2010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1件,新制定法律81件,修改法律258件次,作出法律解释10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2件次。现行有效的法律为303件,行政法规约600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以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
完善宪法监督制度,不断提高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能力和质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落实宪法法律的规定和党中央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坚持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全面贯彻,坚持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系统推进,合宪性审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审查对象全覆盖、审查主体全链条、审查程序全过程。认真把好法律草案起草、统一审议环节的宪法关,对每一件提请审议的法律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都进行合宪性审查,区分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应安排;在制定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对外关系法、爱国主义教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过程中,针对有关方面提出的合宪性问题进行审查,对宪法有关规定的含义提出解释性研究意见,区分不同情况作出适当处理,确保每一部法律、每一项制度、每一条规定都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出台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连续七年听取和审议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年度报告;对报送备案的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对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依法予以撤销、纠正或者处理;建成统一的覆盖全国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正式开通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发挥宪法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要作用,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宪法和基本法共同确定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发挥宪法在港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创制性运用宪法制度和宪法规定应对治国理政遇到的重大风险挑战,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新发展新实践。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20年和2021年,全国人大先后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的决定和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修订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这些都是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举措,是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作出的具有重要宪制意义的创新制度安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不断提升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的说服力、影响力。宪法宣传教育是宪法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宣传、教育、研究共同推进,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全党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干部群众法治观念显著增强,为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2018年,宪法宣誓制度写入宪法修正案。同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后,现场进行了宪法宣誓活动,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宪法宣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第一、三、五、十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之际发表《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署名文章,引领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国家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促进宪法全面贯彻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有关方面持续多年召开国家宪法日座谈会;从2018年12月4日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开始,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
图为2023年12月4日,江苏省扬州市杉湾花园社区普法志愿者给学生讲解宪法知识,让学生们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培养学生遵守宪法的意识,以此迎接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 新华社发 孟德龙/摄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实施宪法关于特赦的规定,于2015年、2019年先后两次作出关于对部分服刑罪犯实行特赦的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根据宪法精神,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创制性安排,于2016年采取创制性办法,及时妥善处理辽宁拉票贿选案,保证有关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正常运行和履职。
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谱写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宪法实践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宪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我们要结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新中国宪法70周年重大历史节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宪法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根本法律依据和最高法律规范,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贯彻落实全会关于做好宪法工作的决策部署,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认真总结多年来组织撰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和创新宪法实施情况报告的经验成果,探索通过报告反映宪法实施情况和监督宪法实施情况,包括与宪法实施有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情况,与宪法实施有密切关系的事业发展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合宪性审查工作和备案审查工作情况,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不断提高宪法实施水平的重点和工作建议等。按照党中央关于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实施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合宪性审查,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不断提高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把好宪法关。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采取务实管用的方式方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发挥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保证宪法法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贯彻落实全会关于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结合落实新修改的立法法,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完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积极发挥代表大会审议法律案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人大代表直接参与行使国家立法权的立法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举措和任务要求,许多涉及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编纂以及相关授权、批准、配套、清理等工作,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反跨境腐败法,修改监督法、监察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等。要把这些任务作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落实执行,统筹立改废释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探索区域协同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贯彻落实全会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加强宪法宣传和理论研究,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推动有关方面完善宪法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总结新中国宪法70年来的经验成就,聚焦当代中国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加强对新时代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实践的宣传解读,构建自主的中国宪法话语体系,讲好中国人大故事、宪法故事。
贯彻落实全会关于人大工作的决策部署,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行使好宪法赋予的职权职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监督法及其实施机制,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保证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保证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不断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审议办理质量,建好用好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联系群众的平台。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监督等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